一、石墨烯地暖 VS 中央空調+燃氣鍋爐
室內機和室外機用銅管相連,管道里面的載體是氟利昂,簡稱為氟系統,前期投入費用高,后期費用較低;使用室內機和室外機用PPR管、鋁塑管或者鋼管相連,管道里面的載體是水,簡稱為水系統。前期投入費用還行,但后期使用費用和清潔維護費用占支出大頭。
市場上提到的兩聯供系統便是氟系統空調+燃氣水暖或水系統空調+燃氣水暖。中央空調+燃氣鍋爐的價位一般在:空調8千-2萬元/臺內機+地暖面積*(150-200)元/平方。再加上后期的雙重清潔費用,想要每個房間都達到理想的采暖效果,配置一套下來成本并不低。
如果家中房間多,而自己平時常用的只有2~3個房間,建議選購后期免維護免清潔的石墨烯地暖,分區控制,哪里使用開哪里。家里有條件的話,可以考慮直接安裝中央空調+電地暖,降溫取暖都省心,還能節省下燃氣鍋爐的空間位置。
二、石墨烯地暖 VS 空氣能熱泵
空氣能熱泵原理跟空調制熱一樣,吸收外界的熱量用來加熱地暖熱水,但設備多了,安裝難度也變高了,比較考驗安裝人員的專業程度。而對于一些氣候不穩定,經常忽冷忽熱的地區,當環境溫度-20℃時,空氣能熱起來需要20小時左右,而無任何戶外配置的石墨烯地暖,升溫更直接,30分鐘可實現地面與室溫同等,實現全屋完美供暖大概是2小時。
市面上很多空氣能熱泵商家會把空氣能節能性吹得都要上天了,都說能效比COP是 1比4甚至更高,這是拿更佳工況的數據來針對其他熱源的不利工況,明顯是夸大了。如果遇到寒冬(采暖使用最多的時候),熱泵電費就要大大超過天然氣等其他熱源,而且越冷花費越往上飆。
三、石墨烯膜發熱 VS 電纜線發熱
電纜地暖可分為金屬電纜和碳纖維電纜,金屬電纜利用合金電阻絲進行通電發熱,長時間使用造成的老化會造成用電損耗和安全風險;碳纖維電纜靠電壓差使碳原子做不規則運動產生熱量,接頭多,容易氧化,無接地端。
石墨烯電地暖是以石墨烯電熱膜為核心的智能供暖系統,石墨烯電熱膜是由可導電的特制油墨、特制金屬載流條、熱壓在PET膜間制成,導熱性能更好,更節能。石墨烯電熱膜以建筑物內部地面作為散熱面,面式供暖,所以溫度更均勻,熱量自下而上,體感也更舒適。
原理上石墨烯通過提高輻射率,從而減少功率耗用,相較于其它電采暖材料這是個不爭的優勢。但市場上產品魚目混珠,一些使用碳晶膜冒充石墨烯電熱膜的帶壞了部分市場口碑,所以選石墨烯地暖一定要挑客戶安裝案例多,沉淀時間久的老品牌。
四、石墨烯電地暖 VS 水暖
現在水熱地暖一般是使用燃氣進行燃燒產生熱能,在封閉系統中內循環,把熱量送到盤管或者暖氣片中。這種運作模式注定了它只能在大面積采暖安裝時比較合算,想要性價比好要避免開啟面積低于壁掛爐的更低燃燒功率,且開啟后整個保暖季不關閉,要不然會大大增加功耗。
石墨烯模塊化地暖適配各種面房型積,一屋一溫控,不常待的空間可直接調恒溫保溫,在APP中還可自定義模式。且電地暖由于升溫時間迅速,因此對于費用預估,大家就按家庭成員實際使用時間去估算一下即可。
無論是選哪種采暖方式,在采購階段都要認準品牌和材料采購產地。水暖系統因為較復雜,選購的時候需要類型(普通/冷凝)、是否帶水箱,主管和盤管的品牌、材料、阻氧與否,還有分集水器的品牌材料等,且配件的使用壽命不一樣,用了幾年就得考慮維護問題。
石墨烯電暖系統簡單些,主要是確認其電熱膜厚度多少,封裝工藝做得怎么樣,再確認一下電熱膜的衰減率有沒有達標,達到國家行業標準以上的才能真正實現幾十年的穩定發熱??傊?,看準、選對電熱膜品牌,采暖裝修這件事就事半功倍了!